天然药物资源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通知>>正文
 
     
 
 
 
 
 
抗肿瘤新型药物靶标发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2024-12-10 21:59 陈妍 

实验室总体情况

抗肿瘤新型药物靶标发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隶属于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特色天然药物资源药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241月。实验室位于贵安新区马场镇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楼3层,建设面积500m²,包括分子机制研究室、活性分析仪器室、细胞培养室等多个功能室,目前拥有设备总值1000万元,十万元以上台件数15件。

实验室以药理学为核心,融合多学科优势,致力于抗肿瘤创新药物靶点的发现与应用研究揭示肿瘤疾病进展的分子机制,发现和验证新型抗肿瘤药物靶点,开展抗肿瘤药物的新机制、新靶点药物的研究。本实验室紧密围绕我省医药产业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以创新药物研发为目标、新型抗肿瘤药物靶点为突破口,构建装备先进、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体系,培养一支领军人才突出、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人才专业和梯队结构相对合理的研发团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一定社会影响的创新性技术成果,更好地为我省制药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室负责人

陈妍,女,19853月生,药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研究工作以中药成分抗肿瘤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为主要方向,以肿瘤疾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探索推动肿瘤进展的关键分子机制,寻找可能的药物靶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4项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loodOncogene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7篇,中科院1TOP期刊16篇,封面文章1篇。获得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贵州省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全国药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省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以及贵州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

实验室团队构成

本实验室成员由从事一线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组成,现有成员12名,涵盖药理学、药剂学、中药化学、分子生物学、民族药药理学等多专业领域,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博士8人,年龄均在45岁及以下,专业涵盖药理学、药剂学、中药化学、分子生物学、民族药药理学等多个专业。团队成员结构稳定,工作严谨,具有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工作经验,已形成业务素质优良、学术水平较高、学科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且团队成员结构稳定。

研究方向

(1)肿瘤疾病进展机制研究:肿瘤进展机制为基础,潜在靶点为核心,探索推动肿瘤进展的关键分子机制,寻找阻断肿瘤疾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新型抗肿瘤药靶及成靶性研究:综合运用计算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方法,通过靶标垂钓、LC/MS/MS、小分子对接、MSTDARTSCETSA等方法,研究获得新的靶分子,评价候选靶标分子的成靶性、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潜力。

(3)基于新靶点的药物筛选及递送:针对靶标分子在肿瘤部位的病理环境特征,设计和构建精准靶向并能在肿瘤细胞内智能释药的递送系统,通过药理化性质考察和形态观测,优化物递送系统的制备处方与工艺,评价新型递送系统的稳定性、靶向性、释药行为和抗肿瘤作用及机制;分析药物体内的时空分布和药动学特征,进一步明确靶标分子安全性和应用性。

人才培养

实验室目前有固定人员21人,已经培养了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贵州省科技拔尖人才1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2人,贵州医科大学青年领军人才2人,贵州省科技青年托举人才1人,1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此外,还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研究生2人,推荐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会60余人次。

联系方式:

·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永安大道贵州医科大学

· 邮政编码:561113

· 邮箱:chenyan@gmc.edu.cn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c)贵州医科大学天然药物资源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