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资源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中药民族药是天然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不断扬弃不断积累的经验医药学集合体,是我国自然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民族药研究是保障国民健康、发展民族医药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彰显中医药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所在。本实验室立足国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新药创制的战略背景,结合国际前沿和国家中药民族药研发和产业政策,依托贵州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战略背景,以及贵州中药民族药制剂已占我省医药工业产业90%以上产值的现状,在贵州医科大学药学/中药学学科40年不断积累与沉淀基础上,以我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导向,以创新药物研究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技术平台建设为基础,以重大项目为纽带,以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积极推进天然药物平台功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承担我省及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实力。

本实验室具有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不断探索新的科学问题,凝练了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科学研究方向:中药民族药效应机制及安全性评价、民族药资源品种品质研究、天然药物质量控制技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中药民族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学术带头人均长期从事一线的教学、科研工作,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突出的贡献。

实验室负责人沈祥春,男,1973年生,二级教授,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后,贵州省省管专家,2012-2013年在美国Texas A&M HSC副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贵州省青年创新奖、中国药理学会青年药理工作者奖获得者、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医科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先后在贵州医科大学科技处任职副处长、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现在是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国重室副主任,贵州省区域一流学科带头人,贵州省药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药学人才(天然药物成药性)基地、特色天然药物高效利用工程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核心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博士研究生导师、本科高等院校教学金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参编教材6部。担任《中华中医药杂志》、《中药材》、《Frontiers in Bioscience-Landmark》等10余家国内外期刊编委。获得发明专利7项。中国药理学会理事、贵州省药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及教学成果奖共8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60余名,出站博士后5名。作为编委参与编写“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参编专著《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先后与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Texas A&M HSC 建立合作关系。

实验室成员具有丰厚的中药民族药学历教育和学习背景、梯队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人员配备全面,由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等方面的18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涉及本学科一级学科下四个二级学科方向。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有博士后工作经历1人,在站博士后1人,获博士学位7人,其中国家211大学毕业3人。获硕士学位8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有出国留学背景2人;

实验室人员长期承担相关学科一线科研和教学,具有丰厚的纵向横向科研积累,近三年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共44项,发表文章66篇,其中SCI19 篇。参编国家十二五教材4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承担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包括《临床药理学》、《波谱和色谱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天然药化前沿讨论与英文论文撰写》、《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方法与技术》、《高等天然药化》、《民族药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分子生药学》等课程。近3年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质量优良,获得贵州医科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指导本科生获得2013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1人,贵州省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1人,贵阳医学院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1人,2014大学生“创青春”创业大赛贵阳医学院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贵州省铜奖1名;指导本科生获得优秀本科生论文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3名。1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2名将于2014年分别毕业于香港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1名硕士研究生2014年被日本宫崎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每年承担指导实习生和课外兴趣本科生近20人次。

 


 
     

版权所有(c)贵州医科大学天然药物资源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